新闻动态
联系信息/contact us
电话:傲世皇朝登录地址
传真:傲世皇朝注册
邮箱:傲世皇朝@163.com
邮编:215155
主管:傲世皇朝招商主管
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近年来,国内房地产市场可谓是萎靡不振,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也是一跌再跌,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房地产刺激政策,但是短时间内仍旧不见房价止跌企稳的迹象。
正因如此,有人将这一轮房价的下跌,或者说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,与1991年发生于日本的房地产崩盘相类比。
要知道,始于1991年的日本房地产崩盘,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,可谓是教科书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案例。
接下来,让我们共同回顾1991年的日本房地产崩盘,看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也到了无法挽回的边缘。
现如今谈及1991年的日本房地产崩盘,许多人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于发生于1985年的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联邦德国以及日本签署的《广场协议》。
在《广场协议》中,日本做出了最大程度上的妥协,具体包括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,对国内的监管措施进行松绑,执行更加灵活的日元汇率政策,以及加大力度实施日元汇率以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。
除此之外,还包括在内需方面扩大消费,并且刺激抵押信贷市场,以及刺激个人消费和投资,正是这一条,加速了接下来五年之内,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。
当然,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除了1985年的《广场协议》,加大了海外资产对日本的投资之外,还离不开过去三十年里日本国内的变化。
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被核武器打击的国家,战败后的日本发展之路,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。
首先便是在人口方面,日本由于在二战中元气大伤,所以战后的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生育鼓励和刺激,以此补充国内的生育缺口,形成了婴儿潮现象。
这第一代日本人,到了20世纪80年代,都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劳动力,不仅形成了低廉的人力成本,最重要的是,给日本经济振兴奠定了基础,也成为了日本8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,即刚需。
除此之外,日本自从战败后,就允许美军入驻,或许在外人看来,这是一种丧权辱国的表现,但是对于海外资本来说,则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有美军的保护,使得日本的投资环境变得十分稳定。
要知道,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亚洲地区先后发生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,尤其是朝鲜战争,离日本如此之近,但是日本却丝毫不受影响。
正因如此,美军驻扎的日本成为了国际资本的避风港,也加大了日本经济的发展,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兴起。
除此之外,日本在战后确定了自身的发展路线,即振兴教育与科技,对外输出制造业商品,日本的汽车、电子产品,正是在这一阶段得以蓬勃发展,这都给八十年代前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条件。
要知道,八十年代的日本上班族,可谓是朝气蓬勃,对未来充满了信心,因为这些上班族不仅有固定的工资、奖金,而且还可以有丰厚的投资回报,这就造成了一种过度的自信,认为自己的钱始终够花,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
而且同一时期,日元大幅度升值,而相对的情况则是美元持续贬值,导致了大量美元开始涌入日本市场,而日本国内可以投资的东西就这么多,最终大多数海外资产都选择了最安全的投资标的——房地产。
当时日本国内的情况是,无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,还是各大财团、企业,都纷纷投资房地产,这就导致许多以出口产品为支撑的制造业,把本应用于科研的资金都放在了房地产上,这对日本的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。
而房地产资金的回笼又相对较慢,这就导致许多制造业的资金在被房地产吸走后,制造业就十分吃紧,日本政府为了加大日元的流动性,作出了一个至今后悔的决定,那就是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。
按照日本政府的想法,降低贷款门槛后,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增加流动性,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资金都来到了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,甚至不少人开始加杠杆投资。
到了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,日本东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夸张到,把东京的房子全部卖掉,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程度。
然而,如此膨胀的房地产市场,实际上是一种表象,因为银行内的贷款大多数都是用高房价作为抵押,而一旦房价下跌,就会导致银行大面积坏账,进而使得不少企业遭殃。
日本政府为了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房价下跌,于是想要给资本市场降温,只不过,其采取的办法是提升利率,并且不是缓步提升,而是一下子把利率从2.5%上调到了6%。
其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资本市场大幅跳水,日本的股市短时间就暴跌了40%,而首先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投资者,更是那些持有大量日元资产的金融机构,为了自保,这些机构也开始抛售资产以获取流动性,这就造成了系统性风险。
紧接着,工薪族开始受到流动性危机的影响,延迟支付、还贷开始普遍发生,公司更是开始大幅度裁员,进而引发楼市的大崩盘。
据说,在1991年日本楼市开始崩盘之际,不少人还心存幻想,认为这只是短期的调整,然而随着房价一跌再跌,许多高位接盘的人已经无路可走,最终选择了自杀。
现如今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似乎也到了一个边缘阶段,而且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许多人不仅面临降薪,甚至是裁员的风险,这一切似乎都与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像。
只不过,许多人至今仍旧执迷不悟,认为房地产迟早还会再度雄起,却没见到当年那一批高位接盘的日本人,至今还在为自己错误的决策买单。
信息来源 :日本应对《广场协议》的教训和经验 《光明日报》( 2018年08月18日 08版)香港崩盘启示录:买房却真可能会死! 东方财富网2016-10/0806:11